顯示具有 運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運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

慶祝第70篇文章,一起去騎單車

9/19 出門陰天,中午大太陽
被肯尼刺激了一個禮拜笑我不敢去之後,今天早上6點就爬起來準備參加國際無車日活動,活動內容是由新埔站上今天通車的台64線快速道路一路騎到八里,總里程大約40公里.
另外聽說有抽獎活動,獎品是...那不重要,因為報到人數爆炸,等我們由新埔捷運站上交流道,到達報到處之後早就過了報到時間了...
當下就想回頭,不過因為後面的人潮也很洶湧根本就沒辦法回頭,只好趕鴨子上架往前走啦,說起這個就不得不佩服台灣人勇於開疆闢土的精神,開放的道路原本只有新莊往八里方向的兩線道,另外回程的道路是沒有開放的,由於人潮洶湧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只能牽著車慢慢的走,於是有人發現左邊八里往新莊的路都沒人走,就把車直接抬過分隔島瀟灑的向前騎了,相信這時還在牽車的人應該是很忌妒吧.
由於我們都很盲從又愛鑽漏洞,於是!我們也跟著把車搬過去騎了...
相片放到facebook上了不知道能不能連到
以阿明說屁屁好痛作為結語

目的地:台北港~

GPS Track
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騎腳踏車之屁股好痛

p.s 我曬傷了,好痛

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

基隆河腳踏車道 彩虹橋附近





騎腳踏車上班為什麼會花比較久的時間?
就是都在亂拍照啦...:D
Posted by Picasa

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

心跳表

Y拍的心跳表,便宜但是外型醜了些 NT 1980.
http://buy.yahoo.com.tw/gdsale/gdsale.asp?gdid=955581&act=gdsearch
PUMA心跳表 NT3150.
http://shopping.pchome.com.tw/?mod=item&func=exhibit&IT_NO=BHAH13-A15407553&SR_NO=BHAH13&ROWNO=12
如果沒有找到更便宜的就決定買PUMA啦~

心跳速率認知的重要性
健康狀況越好的人心跳速率越慢,在固定時間之內,心臟所跳動的次數較少。 心跳數極低的人如40~50下/分的族群,與一般每分鐘70~75下的人比較,一天可相差三萬六千下,一年就相差一千三百萬下,這對於心臟的工作負荷有相當大的差別。

有效運動計劃的三大元素
1990美國運動醫學學會( ACSM ) 做了一項研究調查指出,能維持良好的心肺適能、肌耐力等體適能的運動計劃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才能顯現效果:
1.每週至少運動3~5次 ( 運動頻率的要求 )
2.每次心跳率達最大心跳率的60~90%,且每次持續20~60分鐘 ( 持久度與強度的要求 )
3.選擇大肌群的運動項目,持久而有節奏的有氧運動 ( 運動項目的選擇 )

說明如下:


運動頻率
研究調查顯示出,每週運動兩次,無法明顯的改善身體狀況。每週運動五次的效果,一定比每週三次的運動效果佳。要維持良好的身體適能,一定要規律持續,只要兩週沒有運動,心肺體能會明顯的降低。

運動持久度與運動強度
強度低持久度長與強度高持久度短的效果是相似的。相較於奮力騎車的車友,若要達到相同的效果,騎得慢的人則必需花較長的時間才行。ACSM建議,由低強度運動提升至中強度時,宜用較長的時間適應以避免運動傷害。


運動項目
雖然ACSM 宣稱,對於不運動的人而言,任何一項運動都比不運動好,但並非所有的運動像項目都能改善心臟的狀況。美國心臟協會表示,對心臟最有效的運動項目是例如騎自由車等可維持長時間進行、使用大肌肉群的有氧運動。

最大心跳率
一般以ACSM提出的【 220-實際年齡 】作為一個人每分鐘心跳數的限制,一個人的心跳率若超過此值則被認為對身體的害處將大於好處,且可能造成危險。這個數值是運動計劃的重要指標。

正確的運動區間
心跳數 運動目標
50 ~ 60 % * 最大心跳率 保持健康
60 ~ 70 % * 最大心跳率 體重控制
70 ~ 80 % * 最大心跳率 有氧訓練
80 ~100 % * 最大心跳率 競賽訓練

健康的運動應該有所計劃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並持之以恆,運動的強度應該和運動的目標對應。暖身運動時 5~ 10分鐘內的心跳數,及結束前5 ~ 10分鐘的緩和伸展,會逼低於上表所列的心跳數。設一位30歲的車友,其運動目標【體重控制】,則心跳率應保持在
(220-30 ) * (60 ~ 70% ) = 114 ~ 133 之間。

正確的心跳測量法
運動後立即由頸動脈或手腕脈搏測量,10或15秒後得出的心跳數分別乘以6或4,便可得出一分鐘的心跳數。測量時間短會加大誤差,但是運動之中不宜因測量而中斷太久。

設定運動目標區間
*減緩慢性疾病、促進健康、舒解壓力者,一週運動三次,每次至少20 ~30分鐘,心跳數維持在最大心跳率的 50 ~60 %。
*體重控制者,每週四次,長期規律的運動,心跳數維持在最大心跳率的 60 ~ 70 %,每3500卡的運動耗能相當燃燒約一磅的脂肪。
*改善體適能有氧訓練者,每週約3 ~ 5次,每次30 ~ 60 分鐘,心跳數維持在最大心跳率的 70 ~ 80 %。
*競賽性的運動訓練者,心跳數維持在最大心跳率的 80 ~ 100 %。可幫助身體加速循環,但依然保持在不會因肌肉群缺氧產生乳酸造成
肌肉疲勞的範圍內。

擬定你的運動計劃
最初的幾個月,可由最大心跳率50%的低強度、30 ~ 60 分鐘的持久度慢慢進步,若能持續規律的運動,六個月後將可進階達到最大心跳率75% ~ 80% 的區間。這種漸近的方法對年紀稍長的人尤其重要,因為他們比年輕人需要更長的識應期;對高層次訓練的運動族群,也需要更高的運動刺激因素才能繼續提升他們 的心肺功能。
其次,打破【沒有痛苦那有收穫】的迷思,隨著自己的運動目標區間前進,不用再擔心運動太少或過量的危險。
第三,確定目標,當你完成最終的目標,應往更高目標前進,不停的超越自己。

追蹤你的運動進展
個人安靜時的心跳率降低,是一個心肺體適能進步的指標。可在每個月中任選五天的早晨醒來時測量心跳數,月終記錄平均值,連成曲線圖來追蹤個人的進展。